欢迎访问 景区调研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许可 >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对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205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1-03-31 07:29:54   来源:  作者:   点击:

  

  蔡加讚、程新华委员:

  你们在自治区政协十二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广西乡村旅游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案,由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交由我厅主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会办。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广西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全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旅游消费的一大热点和助力脱贫攻坚的一大抓手,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分享旅游经济红利。据统计,2019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4.0亿人次,同比增长约30.0%,约占全区接待游客量的45.8%;乡村旅游消费约2786.6亿元,同比增长约35.0%,约占全区旅游总消费的27.2%。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特色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广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成功创建广西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给予资金奖励,积极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开展特色旅游品牌创建。目前,全区共创建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1650家。结合品牌创建,多次邀请专家对有资源、有条件、有意愿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县、贫困村进行指导,深挖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扩大旅游消费,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南宁市马山县小都百村等11个旅游扶贫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新国村等22个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目前已进行公示。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各地开发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创新和丰富产品类型,一些乡村旅游区引进了民族风情表演、民族美食,民族农耕文化、民族建筑文化等当地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地方农事节庆和旅游节庆异彩纷呈,中国·隆安“那”(稻作)文化旅游节、恭城月柿文化旅游节、横县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灵山荔枝文化节、贵港覃塘荷花节、昭平茶王节、武宣金葵花旅游节等节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成为广西乡村旅游靓丽的风景线。加强与农业、林业、体育等行业部门合作,积极探索“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提升乡村旅游产业辐射带动力。截至2019年12月,广西共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1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63个、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3家,进一步提升了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品质,丰富了产品供给,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开展乡村旅游嘉年华、乡村旅游电商扶贫专题推介等主题活动,通过一直播、花椒直播、抖音、微博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一直播、携程网等渠道,集中宣传推介广西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文化旅游扶贫产品等,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潜力,带动群众脱贫增收。主动与广西旅游协会、旅游企业对接,加强对乡村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产业扶贫带头致富能人的技能培训,将文化旅游人才培训中心网络学习平台上的70多门视频课程免费提供给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开展网上学习,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职责,共同推动广西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文旅力量。

  此复。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8月17 日       


原文链接:http://wlt.gxzf.gov.cn/zwgk/jytajg/t6001514.shtml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调研网 dy.jq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