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调研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 正文

不忘初心使命 勇于担当作为

时间:2021-03-31 06:08:17   来源:  作者:   点击: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于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七·一”前夕,在省文旅厅机关党委的带领下,我来到张掖市高台县,聆听红西路军血战高台的历史,学习红西路军的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2019年,在甘肃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西路军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是红军长征精神高度发扬的历史印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遗产。1936年 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及第5 军、第9军、第30军共21800余人,根据中革军委命令,从甘肃靖远县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战场形势变化,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红西路军在极为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与敌浴血奋战4 个多月,歼敌2.5万多人,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等原因而失败,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英勇西征、血沃祁连,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同国民党军队殊死搏斗,用生命筑起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为人民留下光辉的红色印记。

  微信图片_20200702115237_副本.jpg

  西路军的初心——坚定的理想信念

  我们专门来到倪家营子,这里是当年西路军的总指挥部,曾是西路军同敌人作战时间最长、作战次数最多、作战程度最激烈、歼敌最多但也损失最大的战场。在倪家营子战斗中,“因为子弹缺乏,步机枪几乎失去作用。战士们的步枪都架在一边,手里握着大刀、长矛、木棍,单等敌人上来,进行拼杀。在这里,没有男同志和女同志、轻伤员和重伤员、战斗人员和勤杂人员的区别,屯自为战,人自为战,举刀向敌,争为先登。围墙被炮火轰塌,血肉就是屏障,前面的同志倒下去,后面的同志堵上来。轻伤员不下火线;重伤员倒在地上,仍手握手榴弹,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

  西路军在征战河西的全过程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使我震撼。是什么支撑西路军不顾疲劳,果决进击;是什么支撑西路军毫不畏惧,浴血奋战;那是西路军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那是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定。

  西路军的使命——严守军令

  1936年11月16日古浪血战,马家军以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4个民兵团的优势兵力向古浪猛烈反攻。一时间,炮声隆隆,喊杀震天,古浪城变成了一片火海,红九军奋战三昼夜,包括军参谋长陈伯犀在内的20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1937年3月11日,在三道沟激战12昼夜的红西路军,向梨园口转移,红九军为掩护总部和三十军撤进祁连山,红三十军264团全部拼光、263团损失过半。在撤进祁连山后最危急时刻,妇女抗日先锋团战士女扮男装,接替红三十军268团阵地,掩护主力撤退。

  红西路军在面临缺粮食、缺弹药、缺衣服的困境下,抢渡虎豹口、血战古浪、激战凉州、攻克永昌、占领山丹、血染高台、血战倪家营子、冲出梨园口、兵败祁连山、西进星星峡,一帧帧血泪画面,是西路军浴血河西疆场的真实印记,是西路军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是西路军严守军令、敢于斗争的军人使命。

  微信图片_20200702115309_副本.jpg

  西路军的担当——顾全大局

  “孤军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先是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渡河北进,鏖战一条山,待机策应一方面军西渡,共取宁夏;继则奉命放弃这一计划、独立西进,准备打通国际路线;再又奉命停在永(昌)、凉(州)地区,不进不退,建立根据地;复则根据“西安事变”后的形势变化,忽而准备西进,忽而准备东进;后明确执行西进任务,刚至临(泽)高(台)地区,又奉命停止西进,就地建立根据地;继复为了策应河东,改为东返;再又奉命“固守五十天”,在倪家营子坚守待援。”

  长期滞留河西的西路军,遭敌重兵包围,处境艰难,生死攸关。然西路军全体将士,始终从革命利益出发,严守纪律,以不谋私利的高尚境界,局部服从全局的革命担当,用生命筑起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

  红西路军坚定的理想信念、严守军令的军人使命、顾全大局的革命担当,为我们树立了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我们今后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西路军将士为崇高理想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西路军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去,践行到发展文旅融合、打造“文旅铁军”的实践中去。


原文链接:http://wlt.gansu.gov.cn/dfjsxxjl/32897.jhtml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调研网 dy.jq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