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调研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交通 > 正文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

时间:2025-01-06 22:17:49   来源:  作者:   点击: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抢抓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机遇,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充分挖掘优势特色,不断提升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执法数智化、保障体系化水平,努力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执法保障。2024年,历下分局被省生态环境厅评为规范化一级单位,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历城分局、章丘分局、商河分局被评为规范化二级单位,莱芜分局被评为规范化三级单位。

  

       一、规范体制机制,坚持分级分类建设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市区县一体化执法,进一步推进执法监管重心下移,统一制定执法计划,统筹派发工作任务,实行全市生态环境执法“一盘棋”统筹管理。规范建设执法办公办案场所,统一执法形象标识,规范建设执法询问室、执法设备间、党建活动室、档案室等场所,全市67辆执法车辆完成标识统一喷涂。打造党建引领和铁军风采文化墙,建设思想引领阵地,展示铁军风采。

  

  二、加强装备配备,夯实执法支撑

  积极争取资金保障执法装备建设,新增了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多参数气体检测仪、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设备共计1400余部(套),有力地提升了全市执法装备水平,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打破机构和地域限制,积极开展执法监测装备“共享”、区域共享,实现全市执法装备共享共用。组织开展13场新装备新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利用新技术新装备发现环境问题能力,在我市派员参加的异地大气监督帮扶工作中,利用新式执法装备发现问题的比例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三、注重实训实效,锤炼专业执法队伍

  深入开展“全年、全域、全员、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推动执法培训日常化、机制化、实战化,不断提升素质能力。认真制定落实执法岗位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全市“生态环保大讲堂”“执法办案大讲堂”,学习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常态化开展交叉互查,案卷联审互评,发现问题和指导改进“双管齐下”,互帮互学、共同提升。组织开展全要素比武竞赛,联合市司法局组织执法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创新运用知识竞赛擂台、VR模拟现场执法比武等多种形式,推动以赛促学、以练促用。扎实做好执法人才培养,1名同志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执法师资库,41名执法人员纳入省生态环境执法人才库。多名执法队员被记功授奖、通报表扬,形成了尖兵引路、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数智化执法,提升监管质效

  突出数智赋能,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研判,推进“无感”执法。强化技术手段运用,通过多源数据分析,优化线索筛选,精准发现问题,精准确定对象、范围。积极构建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多源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建立“线索排查—问题核实—调查处置—整改反馈”闭环机制,2024年全市非现场执法占比达41.41%、同比增加13.8个百分点。严格落实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使用和管理办法,加强智慧监管系统使用,开展“互联网+”监管执法,实行全员、全业务、全流程信息化执法。积极帮助违法企业加快环境信用修复,问题整改由现场审核变为“云端审核”,提高修复效率,进一步压减现场检查频次。

  

  五、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夯实规范执法根基

  搭建“管理管两端、执法查中间、技术保全程”的全链条机制,凝聚环境执法、环境管理、监测监控、数字化分析、网格化监管合力,配套建立问题线索发现、执法监测监控联动等20余项制度。印发实施《济南市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内控机制(试行)》,统一规范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流程,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积极推进执法稽查,实现稽查区域全覆盖,对稽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按要求落实整改,不断提升稽查工作质效。

  

  六、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

  

  坚持以党建统领,把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贯穿执法队伍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美”,锤炼“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推进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大案要案办理等执法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参加异地大气监督帮扶、“两打”比武等重大执法活动中成立临时党组织,“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积极创建“泉城铁军执法为民”党建品牌,持续开展执法帮、结对帮扶、支部联建共建等活动,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dsdt/202501/t20250106_47820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调研网 dy.jq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