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区调研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推荐 > 正文

“我的路——张迪平艺术回顾展”亮相程十发美术馆

时间:2024-09-14 20:12:35   来源:  作者:   点击:

  9月6日,上海中国画院2024年全新推出的海上名家研究系列之“我的路——张迪平艺术回顾展”在程十发美术馆第一、二展厅向公众开放。

  展览由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展览呈现艺术家张迪平60多年创作生涯里跨越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多个题材的作品150余件,分为“花鸟新语”“笔墨人间”“移情自然”三个单元,全面回溯张迪平的艺术之路。

  图2.jpeg

  海报

  上海中国画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画院之一,成立之初凝聚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半壁江山之力,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此后画院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将开放、包容、创新的海派艺术精神秉承至今。

  1960年,张迪平进入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学习,接受了中西美术严格的体系性训练,毕业后即进入中国画院。在创作的成长期,她受到画院前辈诸如林风眠、朱屺瞻、唐云、谢之光、程十发等大家的亲炙和濡染,技艺长进,眼界豁然洞开。画院氛围的滋养,为张迪平创作中不断探索的勇气和大气厚重的画风植入初心的因子。

  张迪平早年专事人物画,画风朴实,深入生活,致力于捕捉生动的形象。20世纪80年代后期,张迪平的中国画创作开始由人物画逐渐转向花鸟画。她说:“我对写意花鸟画的喜爱很早就开始了。同时也因为它丰富的笔墨技法对人物画创作很有帮助,而如何借鉴也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

  图3.jpeg

  埃及印象系列1

  图4.jpeg

  宁静致远

  图5.jpeg

  滇西印象

  在此后的十余年里,她在荷花系列、松鼠系列等画作中尽情施展了她的笔墨技巧和对色彩的喜好。

  张迪平意识到,除了笔墨当随时代,创作观念更要有当代意识。2000年以后,她的花鸟画创作进入了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阶段,而在艺术表现上则达到了随心所欲、自由发挥的忘我境地。她的《清泉流长》(2017年)、《曲水春晓》(2018年)和《溪涧有声》(2019年)三幅水墨画,把江南水乡随处可见的水鸭用顿挫有力的线条、单纯又丰富的墨色描绘了出来。

  图6.jpeg

  瑞气云集

  图7.jpeg

  和平·百合

  图8.jpeg

  清泉流长

  “张迪平的学艺道路注定了她的艺术灵魂是安放在现代中国画上的。”本次展览策展人朱国荣表示,“在她的画中,写生与传统是混为一体的,石涛的豪气与静穆、八大山人的凝练与冷峭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花花草草里。还因为她对雕塑的喜爱,雕塑的厚重感和外轮廓形的美感也被用进水墨画中。同时,她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吸收方法也是独具个性的。”

  展览学术主持徐明松评价:“恰如张迪平自己所言: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变中完善自我,在线条与时代的节奏中向前迈进。张迪平的创作与探索回应了时代的命题,在对传统文脉和根性的回溯里抱朴守正,在面向未来的前瞻里汲古求新。”


原文链接:https://whlyj.sh.gov.cn/gqfc/20240913/cd948a9a310a4060995b9ed8b79a0a6d.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区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区调研网 dy.jq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9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