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渎山大玉海,用的是咱南阳独山玉
时间:2021-04-27 15:08:04 来源: 作者: 点击:
渎山大玉海,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所作,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件古代传世玉器,此前,其质地被推测为独山玉,那究竟真相如何?专家们有了最新解读。
4月24日,《渎山大玉海科技检测与研究》出版座谈会在北京科学出版社召开。来自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河南博物院、南阳市文广旅局、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和科研机构的近30名专家参加会议。《渎山大玉海科技检测与研究》课题组认为,经过科技检测和综合研究,中国最大的一件古代传世玉器“渎山大玉海”的材质为河南南阳独山玉,其开采方法为露天开采。
渎山大玉海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件古代传世玉器,重达3500千克。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制作,意在反映元初版图辽阔、国力强盛。“渎山大玉海”雕成后被放置在元大都(今北京)琼华岛上的广寒殿,明代散失于民间,后经清代乾隆皇帝安置于皇家御苑北海团城。乾隆时期曾对“渎山大玉海”进行4次修琢加工,乾隆皇帝为渎山大玉海亲笔御题诗词,并命人镌刻在玉器的腹壁上,详细地介绍了这件玉器的来历和流传经过。此外,乾隆还命40名翰林学士每人赋诗一首,刻于亭柱之上,并建玉瓮亭保护至今。有专家称“渎山大玉海”堪称“玉器镇国之宝”。
传世700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渎山大玉海”的材质与产地、功能与风格、文化背景、后世流传等,均给后世留下了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2016年由北京市文物局牵头组建“渎山大玉海科技检测与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基于首都博物馆科技考古实验室的人才队伍,运用安全、科学的无损检测方法,对渎山大玉海进行了科技检测和系统研究,历时五年,终有突破与进展,并推出专著《渎山大玉海科技检测与研究》。
经过对渎山大玉海现场检测数据和独山玉产地采样检测鉴定数据进行科学比对、分析,确定渎山大玉海的材质为独山玉。通过与在河南南阳独山采集的样品系统比对,确定渎山大玉海玉材料产地为河南南阳,其开采方法为露天开采。通过对相关史料、文物和大玉海纹饰的研究分析,确定大玉海是蒙元时期宫廷用玉,加工制作为蒙元玉作。认为可排除其为宋金遗物,也指出了一直以来将大玉海定义为“元代玉器” 的时代不够准确。
参加座谈会的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乔保同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渎山大玉海”是十分有名的传世玉器,以前经过肉眼观测认为是独山玉,这次是经过科技检测和综合研究,确定为南阳独山玉。这次检测为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与无损科技检测树立了新的标杆与模式。根据南阳出土唐代大中十年(公元756年)的墓志记载,唐代独山又称渎山,也可以佐证“渎山大玉海”为独山玉。
乔保同介绍说,南阳独山玉的开采历史悠久,南阳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大型玉器加工作坊,其独山玉的开采加工自仰韶早期延续到屈家岭时期(距今7000一4600年),弥补了中原地区早期玉文化缺失的不足。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1/04-26/2134438.html
最新信息
- 2020-07-2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 2020-08-1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9...
- 2020-06-0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4...
- 2020-07-17 7月16日,由中国文化...
- 2020-10-16 10月15日,中共中央...
- 2020-09-16 李克强总理9月11日在...
- 2020-09-04 “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
- 2020-10-1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